本文作者:2021

高中地理试卷资料|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2021 2020-12-19 40
高中地理试卷资料|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摘要: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都有哪些重点?第一章行星地球§1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考试都有哪些重点?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级别: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 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搜狗问问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搜狗问问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

§4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搜狗问问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搜狗问问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 气压带和风带

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搜狗问问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

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分明,干季高温少雨,湿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3 常见天气系统

搜狗问问 

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

2、锋面天气系统: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现象实例

冷锋

气温较高,

气压较低,

天气晴朗

易出现雨雪大风及降温天气

气温下降,

气压升高,

天气转晴。

夏季的北方暴雨

冬季的寒潮

(大风降温)

春季的沙尘暴

暖锋

气温较低,

气压较高,

天气晴朗

易出现连续性降水或雾等天气

气温上升,

气压下降,

天气转晴。

3、图中的1表示高压,2表示低压。

搜狗问问 

4、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气流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方向。

5、图中1形成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少雨,如我国夏季的伏旱、冬季的寒潮、秋季的秋高气爽等天气。2形成的天气特点是云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的台风现象。

§4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现代气候变化最主要的趋势是全球气候变暖。

2、在我国,气候变暖现象由空间上看,北方地区十分明显,由时间上看,冬季季节比较突出。

3、产生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增长 

4、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1)导致海平面上升;(2)改变水循环,产生洪涝、干旱等灾害;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及供需矛盾。 (3)有利于高纬国家,使其农业增产(生长期延长);不利于低纬国家,使其农业减产(洪涝与干旱加剧)。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1 自然界的水循环

1、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其中储量最大的是冰川水,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

2、

搜狗问问 

(1)图中1是蒸发,2是降水,它们组成了海上内循环循环;

(2)图中3是蒸发,4是降水,它们组成了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循环;

(3)图中5是蒸发,6是水汽输送,7是降水,8是地表径流,9是下渗,10是地下径流,它们组成了海陆间循环循环。

(4)能够更新和净化陆地水资源的是海陆间循环。人类在利用水循环过程中对地表径流的利用和影响最大。

3、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体的动态平衡;(2)促进全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3)塑造地表形态;(4)对陆地水资源具有更新、净化的作用。

§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另外地转偏向力和陆地形状也可以影响洋流的方向。

2、洋流的主要类型有寒流和暖流。

3、在图中绘制出洋流的方向。

搜狗问问 

4、图中的寒流包括5、7、10、11;暖流包括1、2、3、4、6、8、9。

5、洋流的影响:

 (1)影响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2)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气候气候即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可能形成荒漠。

 (3)对渔场的影响:太平洋中由于寒暖流3和7 的交汇形成北海道渔场;由于上升流的影响在11处形成秘鲁渔场。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物的净化。

 (5)对海洋交通运输的影响:顺流时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处易出现雾,可以干扰交通运输;另外洋流可能由高纬带来冰山,危害交通运输。

§3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属于其中的可再生资源。

2、影响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等,其中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最重要的标准。

3、水资源的数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水资源的质量主要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高低。

4、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在科技落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科技发达时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种类增多,利用方式多样化。例如地下水开采、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等。

5、当前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必须合理利用水资源,因为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6、人类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修建水库;(2)跨流域调水;(3)提高利用效率和重复利用率。(4)海水淡化;(5)合理开采地下水;(6)提高节水意识;(7)人工增雨;(8)减少污染浪费。其中属于开源措施的有(1)(2)(4)(5)(7),属于节流措施的有(3)(6)(8)。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等基本形式。

3、地壳运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4、水平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

  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

6、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

搜狗问问 


§2 山岳的形成

1、山岳的主要类型包括褶皱山、断块山、火山。

2、褶皱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类型。其中岩层向上拱起形成的是背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岩层向下弯曲形成的是向斜,其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3、在内力作用影响下,一般情况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如果考虑到外力作用,背斜的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山谷,而向斜的槽部受挤压力作用,不易发生侵蚀作用,从而形成山。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科迪勒拉山脉等按其成因类型都属于褶皱山。背斜属于储油气构造;可修建隧道;向斜属于储水构造。

4、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破裂并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断层。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则形成地垒,容易形成断块山地,例如华山、庐山、泰山等即是如此形成;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则形成地堑,容易形成低地和谷地,例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东非大裂谷等即是如此形成。

5、哥伦比亚高原、我国长白山主峰、日本富士山等都由于岩浆活动形成的。

6、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原因是:山岳地区地表崎岖不平,而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势相对较平缓。

7、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长度较长,弯曲度比较大。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线需要绕过各种障碍物。

8、山岳地区的交通线主要以公路为主,其次才是铁路。原因是:山岳地区的交通建设成本比较高,难度比较大,而公路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3 河流地貌的发育

1、河流地貌按照成因可分为侵蚀地貌、堆积地貌。

2、溯源侵蚀可以使河谷向河流源头方向伸展;下蚀可以使河谷加深,侧蚀可以使河谷加宽。

3、河流堆积地貌最典型的类型是冲积平原,它是由河流上游的洪积-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平原等组成。

4、高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气候温暖(海拔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5、山区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或山前的冲积扇,其形态呈条带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分散,规模比较小。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地表或地下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6、平原地区的聚落一般分布在三角洲或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平原,其形态呈条带状状或团状状,集散程度比较密集,规模比较大。主要原因是: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内河与海洋交通便利。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如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新功能。其中,生产功能是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

4、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

5、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其它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

2、以水分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中纬地区最明显。

3、以水分和热量的共同变化为基础,形成自然带由山麓向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在高差较大的山区地区最明显。当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

征集高一地理试题


高一地理40道重点综合题

1.下图是“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示意图”,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地球的是_C_ (填字母),与其相邻的两颗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依次是_A、D_,它们都属于_类地_ (类)行星。

(2)图中J星的绕日公转方向是_与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反_。

(3)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_两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形体系统是_太阳系_,其中心天体是_太阳_,此天体成为该天体系统中心的原因是_质量巨大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外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_。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_。

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是_有些纬度带的降水量与黑子数量正相关,有的纬度带二者呈负相关_。

(2)图中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_11_年,这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相比,表现出的特点是_二者基本一致_。

(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_气候_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_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的影响_等方面。

(4)以上所说的太阳活动是指_太阳大气的变化_。其主要类型有_黑子_和_耀斑_两种。其中,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内层的是_黑子_,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_耀斑_。

3.读“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在_北回归_线上,此时北半球正值_夏至_日(节气),广州的黑夜比上海_长_。

(2)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内最_大_,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_北回归_线向_南北_两方降低。

(3)再过3个月多1天的_秋分_日(节气),_赤道_(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将

是_昼夜等长_。

求高中地理一轮必修一题目


浙江省舟山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题(A)

一、选择题(4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纬度范围内有极夜现象的是

A.23.5°N --30°N B.23.5°N --23.5°S

C.66.5°S --70°S D.23.5°S --66.5°S

2.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A.23.5 ° B.66.5° C.67.5° D.90°

3.某地区有一口150米深的矿井,采矿工人发现在井底每年能见到两次阳光,此井最有可能位于

A.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B.温带地区

C.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 D.寒带地区

4.地球上有高级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质量适中

C.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D.有液态水的存在

5.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6.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部 B.太阳辐射能 C.物体的重力能 D.风能

7.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A.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C.地球内部的能量 D.人类向大气排放的热量

8.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气旋系统的是

9.小行星带的轨道基本位于

A.木星和土星之间 B.火星和木星之间

C.地球和金星之间 D.地球和火星之间

10.太阳外部的圈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11.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周期是24小时

③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要小于24小时④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

周期要大于24小时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12.下列图示(实线为物体水平运动原始方向,虚线为偏转方向)正确的是

13.北京时间12时整,下列各地太阳升到一天中最高位置的是

A.北京某地(1160E) B.杭州某地(1200E)

C.上海某地(121.50E) D.广东某地(1130E)

14.下列图示表示6月22日太阳光照情况的是

15.下列节日中,杭州昼长夜短的是

A.元旦 B.国际妇女节 C.国际儿童节 D.元宵节

16.沉积岩的两个突出特征是

①具有层理构造②具有流纹构造③常含有化石④具有团状构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下列天气现象,主要由于大气逆辐射增强而产生的是

A.夏天乌云密布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B.晴朗的夜晚,气温比多云的夜晚低

C.严冬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

D.深秋的晴夜易出现霜冻

18.造成浙江省伏旱和台风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暖锋和气旋 B.冷锋和气旋 C.反气旋和气旋 D.反气旋和暖锋

右面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据此回答第l9-20题。

19.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态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上四点中为高气压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

A.地热能 B.重力能 C.月球、太阳对水体的引力 D.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

22.下列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暖流流经的海区降水会减少

B.洋流使海高中地理试卷资料|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水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

C.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D.洋流能加速已污染海水的净化,缩小污染范围

23.下图表示四处热力环流形成示意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2005年10月12日9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轨后在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飞行。飞船按预定轨道环绕地球77圈后,于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中部平原成功着陆。据此回答24-26题。

24.“神舟”六号飞行过程中经过了

A.软流层 B.日冕层 C.光球层 D.平流层

25.在飞行过程中,航天员与北京飞行控制中心进行通话必须依赖

A.臭氧层 B.太阳风 C.电离层 D.太阳黑子

26.在“神舟”六号飞行期间,太阳直射点

A.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27—29题

27.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A.夏季 B.冬季 C.初春 D.深秋

28.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准静止锋过境 D.热带海洋气团影响

2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30.台湾岛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处,是我国地震多发区。这两大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31.下列有关太阳外部圈层与其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

A日冕层——黑子 B色球层——耀斑C光球层——日珥 D光球层——太阳风

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21时20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上通过了对行星的新定义。新定义规定: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并可以清空自身轨道附近区域的天体叫“行星”。就现在的观测看,只有八大行星满足这些定义。回答32—33题。

32.根据下表行星的相关参数,判断“惨遭降级”的是

A水星 B金星 C冥王星 D天王星

33.此时,刚巧有艘船舶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则船舶所在地的日期为

A.8月23日 B.8月24日 C.8月25日 D.8月26日

34.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a和b B.b和c C.c和d D.b和d

35.读暖锋示意图(图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易发生在锋后

B锋面过境后气温降低

C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

D锋面过境后天气转晴

36.右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问代表字母依次是

A.abcd B.abdc

C.badc D.cbad

37.“塑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38.右图是某地地震波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状况,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39.下图表示夏至日或冬至日四个不同纬度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地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40.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正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二、综合题

41.下图中的杭州六和塔约(300N,1200E)与伦敦塔桥约(51.50N,O0)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这两处旅游景观进行相关地理问题的探究。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当六和塔的塔影位于正北方时,北京时间约为 时,伦敦时间约为

时。(2分)

(2)当六和塔的影子为一年中最长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伦敦的白昼比杭州 (长或短)。(2分)

(3)由于伦敦常年受 风的影响,且附近有 (洋流)经过,所以终年温和湿润;而杭州盛夏时节常因受 (高压或低压)的控制,出现持续高温干旱的伏旱天气。(3分)

42.读“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地区冬春季某日锋面活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6分)

(1)。根据图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判断,目前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锋面

属于 锋。(1分)

(2)。在这种锋面活动影响下,我国冬季常常形成的种灾害性天气是 。(1分)

(3)。如果图中所示为该日“北京时间”12时整的锋面活动状况,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小时,则锋面将于次日 时移到北京地区,届时北京将可能出现 等天气现象(选择填空)。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将是 (选择填空)。(3分)

(4)若这种锋面活动出现在夏季且移动较快,则在锋面上往往会形成 天气(选择填空)。(1分)

本题选项:A.大风或沙暴B.气温下降,天气转好C.狂风暴雨D.较大的风和雨

43.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9分)

(1)上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处物质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4分)

(2)写出图中各点的地质构造类型:

甲 ,乙 ,丁 (3分)

(3)如果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地找到石油、天然气,在_______地找到地下水。(2分)

44.右图为“大西洋某海域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该海域位于 (填“南”或“北”)半球。(1分)

(2)A、C两个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

洋流B的名称是 。(2分)

(3)该洋流的流向与北印度洋的洋流流向一致时,太平洋上的 (气压中心)最强盛,简述该气压中心形成原因 。(3分)

45. 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这次“嫦娥一号”选择的发射窗口区间,初始点在24日18点05分,中间的窗口时段有35分钟。在18点05分发射就叫“零窗口”发射,在这个时刻发射,就能把卫星送到最佳位置,让它在以后的变轨过程中节省燃料。如果过了零窗口,比如过了5分钟或者10分钟,卫星就不能被发射到最佳位置,就得利用自身携带的燃料进行变轨。如果在35分钟的发射窗口内不能发射的话,今年就不能发射了。

中新网西昌10月24日电:北京时间二十四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另记者从有关权威人士处获悉,文昌(北纬19度19分0秒,东经109度48分0秒)航天发射中心建成后,将有望发射“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届时,文昌和海南人民将有幸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西昌的地方时是

A.18点05分-18点40分 B。19点17分-19点52分

C.17点09分-17点44分 D。16点53分-17点28分

(2)、“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

(3)、将建成的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与西昌、酒泉、太原卫星发射基地相比较,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纬度低 B、海拔高 C、多晴天 D、地势平坦

(4)、当“嫦娥一号”升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的白昼比西昌长 B。文昌的正午太阳高度比西昌大

C. 此时,北京经常受台风影响 D。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在缩小

(5).此时,从波斯湾到上海的油轮,在经过北印度洋时是

>>>>精品(暖文爽文)在线阅读<<<<

(顺水、逆水)。

(6).“嫦娥一号”升空55分钟后时,地球是以 经线和180O经线,把全球分为二天(从地方时来看)。

( 命题:俞明军 审题:王静珊)

舟山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题(A)

答题卷

一、 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40分。)

题 号 答 案 得分

41

(7分) (1)

(2)

(3)

42

(6分) (1)

(2)

(3)

(4)

43

(9分) (1)

(2)

(3)

44

(6分) (1)

(2)

(3)

45

(12分) (1)

(2)

(3)

(4)

(5)

(6)

舟山中学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中试题(A)

参考答案

二、 选择题(本题有4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 B C C B A B B B A A B B B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C C C C A B D C C D C B C B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A B C B A D B B A A B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40分。)

题 号 答 案 得分

41

(7分) (1) 12 4

(2) 快 短

(3) 西 (北大西洋)暖流

高压

42

(6分) (1) 冷

(2) 寒潮

(3) 6 A、D

B

(4) C

43

(9分) (1) 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2分) 沉积(或外力)(2分)

(2) 背斜 向斜

断层

(3) 甲 乙

44

(6分) (1) 北

(2) A 北大西洋暖流

(3) 夏威夷高压

副热带高压被印度热低压切断,残留在海洋上。

45

(12分) (1) D

(2) D

(3) A

(4) B

(5) 逆水

(6) 165OW

 62

云南高中地理会考试卷


建议你还是去贴吧问下(比如数学吧,高考吧,语文吧,英语吧等等)…大.家在学.校做都是做纸制.的,根.本不是电,.子的,谁也不会给你一题..题..手.打。即使有也要给你找试卷,拍照,上网上传等麻烦的步骤基本没人会去做,所..以别..干等了。还有就是你可以在百度文库里搜题目,或者把题目打几十个字出来用百度直接搜索下,说不定能找到。或者你可以去出这本书的官网看下,官网上也可能有答案.还有就是大型的考试也不会有答案了,除非是考完成绩出来后,与其在这求答案,你还不如去好好复习,争取考好来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 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模式 ①分布:现存于少数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②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导致低自然增长率③原因:受灾害、战争、疾病的影响;生产力水平 低下,人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传统型:“高低高”模式: ①分布:广大的发展中国家②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③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现代型:“三低”模式: ①分布:多数发达国家②特点: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③原因:主要是推迟结婚、减少生育。 3、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国防兵力不足; 3)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4)生活保障,医疗保健,孤独等老年人本身问题增多。 4、大部分发达国家(欧、美)为现代型模式,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为“过渡”模式,中国为现代型模式,世界为“过渡”模式。 第二节 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某一地区人口增长(数量变化):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 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4、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 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5、我国国内人口迁移 1)20世纪50~8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西藏等地,支援内地和边疆建设。(政策因素) 2)改革开放后: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内地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经济因素) 6、国际人口迁移:见下表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世纪以前 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 旧大陆(亚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 7、人口迁移效应 1)对迁入地区 :积极 提供廉价劳动力,节约教育费用,促进迁入地经济发展 消极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盾 2)对迁出地区:积极 缓解人地矛盾,改善环境,增加收入(外汇),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 消极 人才外流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概念: 1、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4、两者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人类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个具体的定值,具有相对性。 二、影响因素 资源—(首要因素)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 科技——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 地域开放程度——与人口合理容量成正相关; 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成负相关。 三、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 城市形态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2021本文地址:http://www.my9888.com.cn/post/3379.html发布于 2020-12-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9888美文网

阅读
分享